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澳大利亞華校校長孫浩良:從事華文教育讓人生“滿足”
  作者 陶煌蟒
  “乾這項事業我從沒想過退休,只要還有精力,就要把海外華文教育傳承下去,為華裔孩子留住這條‘根’。”現已63歲的澳大利亞新金山中文學校校長孫浩良10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對“退休”一說發此感慨。
  就在幾天前,世界首支由海外中文學校創辦、以華裔青少年為主體的交響樂團來京舉行了慰問演出,受到北京各界青少年和家長的普遍贊譽。而這個澳大利亞新金山交響樂團就是來自孫浩良創辦的澳大利亞新金山中文學校。
  “我從小的理想有很多,想過當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思想家,但千算萬算都沒算到自己日後會從事華文教育。”孫浩良對記者感慨說,世事轉折皆不受個人控制,但不曾想,到頭來華文教育竟給自己的一生帶來無限滿足。
  出生於江蘇無錫的孫浩良,早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在1978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的第一屆研究生。1991年出國前,他已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副教授。當時,這位青年才俊本想利用出國深造的機會,在哲學領域闖出更大的一片天地,沒想到一齣國門,理想便落地為現實。
  “原本我是想在蒙納士大學讀博士(PHD)的,亞洲系的系主任一看我的簡歷就開始勸我放棄讀博,留下來教漢語。”孫浩良說,從那時起,自己便開始擔任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的高級漢語的教學工作。
  在頻繁接觸當地華人圈子後,孫浩良看到了華裔子女中文教育的緊迫性,不少大陸新移民子女的中文水平嚴重退化。由於文化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差異,他們很難結識新朋友,性格也變得孤僻。
  於是,孫浩良便開始利用周末的時間,開設中文學習班,把自己與朋友的子女接入班中學習漢語。至今,孫浩良還清楚地記得,中文學習班在開班之初一共只來了6人。
  “要做就要做得規範,都是教中文,老華校有的用粵語,有的用閩南語,教的還是繁體字,這就很不規範。”他告訴記者,中文班始終堅持自己既定的原則,一是普通話教學,二是教簡體漢字,三是使用漢語拼音。
  1995年,孫浩良創辦的新金山中文學校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大力支持,確立為當地的社區民族語言學校。一時間在校學生突破500人,而一直在蒙納士大學承擔教學任務的孫浩良也不得不面臨抉擇——辭去工作,專心辦學。
  “辦學有辦學的難,沒有合適的教材曾讓我輾轉難眠。”孫浩良說,原來用中國內地小學的語文教材還可以應付,久而久之就水土不服了。隨後,他找來新加坡等國的華文教材合併中國國務院僑辦的華文教材,再讓老師進行加工,以適應澳大利亞的教學實際。
  除此之外,他還計划了一個“校辦工程”,開設了一間印刷廠,一來為了刊印教材、校報的需要,二來也可以商用以解決學校的經費問題。現如今,新金山中文學校在印刷廠的基礎上還增設了出版公司和書店。
  “辦教育就不能一心想著賺錢,只要你誠心辦學,路就會越走越寬。”孫浩良興奮地說,藉著“尋根之旅”活動,現在自己每年都會帶一大批華裔學生來中國,親身感受祖(籍)國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
  他還說,來過中國的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中文,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也有很大的幫助。“他們不會再把自己當作黃頭髮、藍眼睛之外的異類,而是從此抬起頭坦蕩做人。”
  在提到辦學22年來的收穫時,孫浩良直言,儘管身處異國,但看到華裔子弟因學習中文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深受其益,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早年的畢業生已為人父母,卻還不忘把自己的子女托付於我,這種感受,你不做老師是體會不來的。”孫浩良對記者高興地說。(完)  (原標題:澳大利亞華校校長孫浩良:從事華文教育讓人生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w28gwcg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